中文版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怀旧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辽海简介辽海著作经典案例案例点评专业部门法院裁判招贤纳士法苑论坛新近动态BOT 服务WTO 知识招 投 标
法律文书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网站新闻金融保险证券期货商标代理媒体侵权企业并购房 地 产反 倾 销
新闻采访

友情链接
   中国体改研究会
   法制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财经报
   中国政府采购网
   军队物资采购网
   中央政府采购网
   中国证券报
   中国贸促会
   中国民商网
   中国期货网
   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公安部
   >> 更多友情链接
首页 ->> 网站新闻 ->> 新闻采访
 
政府采购转向“物有所值” 专家建议配套相应法律体系 
政府采购转向“物有所值”专家建议配套相应法律体系
      
     2013-12-0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11月27日,财政部举行2013年全国政府采购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政府采购将从注重节资防腐向实现 “物有所值”转变。
  政府采购专家谷辽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物有所值”的概念虽然与国际接轨,但现有法律框架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采购市场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格局,并确立了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的交易模式。
  刘昆认为,我们不少采购结果并没有实现“物有所值”的目标,不少公开招标反而出现被操控现象,另一方面,公开招标法定时间最快也需40多天,采购效率低的问题饱受社会诟病。
  政府采购的不规范,使得高价采购现象也屡见不鲜。刘昆说,除了政府高价采购问题,企业及产业部门又集中反映采购市场低价恶性竞争问题,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利于产业发展。“高价”与“低价”现象充分说明了政府采购的市场规则并不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并存的格局,部分地方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中,实行的“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制。
  刘昆认为,这与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管采分离”原则不符,大大限制了采购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各级政府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管部门过多关注对采购过程的监管,也导致了监管力量的分散。”
  在刘昆看来,政府采购无论是在结果评价还是活动的规范上,都尚未达到制度的预期目标。
  谷辽海认为,当前政府采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息公开,没有第三方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也就导致了采购不规范、高价采购现象突出等问题。而事后监督的审计,很难起到预防资金滥用的现象,“我们对采购需要从头到尾的监督。”
  目标转向“物有所值”
  刘昆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实现“四个转变”。其中在制度目标上,要从注重节资防腐向实现“物有所值”转变。
  “物有所值”是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第一次提到。谷辽海说,物有所值是欧美普遍实行的采购标准,这种引进有积极意义,但要面临监管等问题。
  刘昆解释说,我国现阶段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把节约财政资金和预防腐败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上,过多强调“完全市场竞争”与采购程序限定,轻视对采购需求与验收的管理,这不仅导致目前政府采购效率不高且质量无法保障,也弱化了其他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政府采购首先是要节约财政资金遏制腐败,但同时政府采购又承载着许多的政策功能,“因此采购价格不是说越低就越好,小企业就没有大企业或外资企业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而我们需要扶植国内的某些产业。”
  刘昆也提到,借鉴西方“物有所值”的政府采购理念,就是要调整政府采购制度的管理重心,保障实现政府有关经济社会政策目标,就是要改革监管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能。
  由于扶植政策不仅在国家层面,各部门、各地方也提出了自己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使得采购扶持政策与公平竞争原则难以平衡。
  如何保证政府采购物有所值?谷辽海认为,“物有所值”虽然与国际接轨,但现有法律框架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提物有所值则容易成为高价采购的保护伞,为腐败提供空间。”
  王丛虎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需要在采购环节进一步公平透明化管理,其中目前成立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只要是财政出的钱,都要拿到公共交易平台上去,并在同一场所实现技术的监督和管理,慢慢实现整合政府采购资源。”
  谷辽海说,目前政府采购的目标设计,首先应完善《采购法》,政府采购是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财政部一家能够推动的,涉及太多的部门,而我们现在的监督机制是平级监督,难以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因此在监督方面也需要转变。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方舟苑6号楼1502号邮编:100102
电话总机:(010) 82002863 82002509
电子信箱:13901305386@139.com liaohaigu@hotmail.com
北京辽海律师事务所 © 2022 - 2023 版权所有京ICP备17054756号-1